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和/或自身致敏性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,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。
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
一、概述
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和/或自身致敏性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,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。
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主要功能是清除降解自身抗原和体内衰老、凋亡或畸变的细胞成分,并调节免疫应答平衡,从而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。如果自身抗体和/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攻击自身组织、细胞,导致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时,即为病理性自身免疫,形成自身免疫病。
目前已知的与RSA有关的自身抗体有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和器官特异性抗体。前者主要有抗磷脂抗体(APA)、抗核抗体(ANA)、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、抗糖蛋白1(抗β2-GP-1Ab)抗体等;后者主要有抗平滑肌抗体(SMA)、抗甲状腺抗体(ATA)、抗心肌抗体(HRA)等。
其中与复发性流产关系较为密切的自身抗体是APA。当具有APA相关的血栓形成、血小板减少、复发性流产等临床表现时,统称为抗磷脂综合征(APS)。APS是严重的血液凝固疾病,导致危及生命的动、静脉血栓形成,胎儿丢失或顽固的血小板减少症。多见于年轻人,60%~80%为女性患者,并与妊娠密切相关。
二、与RSA相关的自身抗体
㈠非器官特异性抗体
临床上常用的有抗心磷脂抗体(ACA)、抗β2-GP-1抗体、狼疮抗凝因子
(LAC)、抗核抗体(ANA)、类风湿因子(RF)。
1.抗磷脂抗体与RSA
⑴APA成分:目前已发现的APA有20余种,其中以抗心磷脂抗体(ACA)、抗β2-GP-1抗体和狼疮抗凝因子(LAC)最有代表性和临床相关性。
ACA是针对血管内皮细胞膜和血小板上的磷脂的自身抗体,有IgG、IgA、IgM三种类型,以IgG类最具临床意义。
LAC是在红斑狼疮(SLE)患者体内发现的,因此称为狼疮抗凝因子。
⑵APA与RSA的关系:APA是引起流产和不孕症最主要的自身抗体。APA阳性并伴有血栓形成或者病理妊娠的一组临床征象,称为APA综合征(APS),主要包括两类抗体:一类抗体作用于磷脂,主要为ACA和LAC;另一类作用于磷脂结合蛋白,主要是抗β2-GP-1抗体。
作用于APS患者中ACA出现率是LAC的5倍以上。ACA是中国人群中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最主要的自身抗体,而LAC少见。APA阳性的女性患者复发性流产、先兆子痫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的风险增高,而不孕和流产的妇女APA阳性率高于健康妇女。林其德等研究显示,排除SLE的RSA病例检测,ACA阳性率为14.29%,而正常妇女ACA阳性率仅为6.37%。
另有报道认为,ACA在RSA患者中阳性率为5%~51%,LAC在RS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0~20%,而APA阳性率在RSA患者中则高达50%~60%,正常人群其阳性率仅4%。不管是否有SLE等原发疾病,APA阳性如不予治疗,约70%以上将发生自然流产或胎死宫内。即使给予治疗,再次妊娠流产率也较高。
⑶APA导致RSA的机制:正常情况下,磷脂分子带负电荷位于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内层,不被免疫系统识别。但磷脂分子一旦暴露于机体免疫系统,即可产生各种抗磷脂抗体。抗磷脂抗体不仅是一种强烈的凝血活性物质,激活血小板,促进凝血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,血栓形成,同时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,加剧血栓形成,引起蜕膜血管病变和胎盘血栓形成、梗死,损伤胎盘母儿单位的功能,从而使胚胎缺血死亡而流产。
近来研究还表明,抗磷脂抗体可能直接与滋养细胞结合,抑制滋养细胞的功能,影响胚胎着床过程。APA使胎盘不能紧密附着或不能完全附着,另外,也使细胞滋养细胞不能变成合体滋养细胞,使胎儿营养供应不足。
⑷APA损害受孕能力的主要机制
①与卵巢组织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,干扰卵子形成和排出。
②APA可结合精子的磷脂成分,导致精子获能和穿透入卵功能下降。
③APA与子宫内膜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,破坏受精卵着床。
④抑制滋养细胞增殖、分化和侵蚀,阻止受精卵的发育、成熟和种植。
2.抗β2-GP-1抗体与RSA
β2-GP-1分子量为50kD,与带阴性电荷的磷脂有高的亲和力,是血清中APA与磷脂结合的协同因子。β2-GP-1广泛存在于人类血浆中,参与凝血及抗凝过程。抗β2-GP-1抗体与β2-GP-1结合后扰乱抗凝血过程,导致血栓形成。此外,抗β2-GP-1抗体也可能直接损害滋养层,在合体细胞分化时,滋养层表达的细胞膜带阴离子磷脂可与带阳离子的β2-GP-1结合,这种结合蛋白与抗β2-GP-1抗体或APA发生免疫反应后,抑制胎盘滋养细胞生长,促进细胞凋亡。
国外报道β2-GP-1抗体在RSA中的阳性率为22.2%,对照组仅为2.2%;国内报道β2-GP-1 IgA、IgG、IgM型抗体在RSA者阳性率分别为13.1%、9.1%和15.6%,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1%、0和1%。
3.ANA与RSA
⑴ANA的成分与分类:ANA是一种自身抗细胞核内DNA、RNA、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抗体的总称。主要由以下几种:①抗ENA抗体;②抗DNA抗体:又分抗单链DNA抗体(ssDNA)、抗双链DNA抗体(dsDNA),后者对诊断SLE有特异性,并可作为治疗的评估。③抗组蛋白抗体;④抗着丝点抗体;⑤抗核仁抗体。
⑵ANA与RSA:在RSA患者中ANA阳性率为8%~50%;连续2次流产患者则为38.1%,流产≥3次或死胎患者ANA的阳性率是43.5%。妊娠丢失次数越多,ANA阳性率越高,ANA抗体效价也越高。ANA阳性患者的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前3个月或最后3个月。另有研究认为ANA阳性可能与RSA关系不大,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。
⑶ANA造成流产的机制:ANA与抗原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着于蜕膜血管,使蜕膜血管受损,影响胎盘发育而导致流产。此外,ANA与RNA相关抗原结合可能引起RNA转录的障碍,并影响DNA复制;ANA尚可干扰细胞的分裂过程。ANA的形成是机体活跃的自身免疫状态所致,针对身体任何器官、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均有可能产生ANA。
因此在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活跃相关的状态下,都可以发现ANA。ANA阳性在许多情况下仅表示机体当时自身免疫比较活跃,但这种自身免疫异常不一定导致流产,与胎儿安危无明显相关。因此,ANA并非是RSA的较好筛查指标。
4.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与RSA
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,发病和多种易感基因有关。SLE的病理特征为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,这些抗体单独存在或形成复合体,介导炎症和组织损伤。
SLE好发于育龄妇女,妊娠妇女中发病率约为1:1660。SLE是与RSA最为密切的自身免疫疾病。SLE患者血清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,这些自身抗体可沉积于胎盘,胎盘绒毛可见IgG、IgM、IgA、C3免疫复合物沉着,绒毛血管内血栓形成,导致胎盘缺血、缺氧和胎儿发育受阻,使流产、死胎、早产、胎儿生长受限(FGR)等的发生率明显上升。SLE妇女自然流产率可达20.55%。
㈡组织器官特异性抗体与RSA
临床上常用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抗体有抗甲状腺抗体(ATA)、抗子宫内膜抗体(EMAb)、抗卵巢抗体(AOAb)。
1.抗甲状腺抗体(ATA)与RSA
⑴ATA分类:ATA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,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,更常见于育龄期妇女。ATA主要分三种,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(TPOAb)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(TGAb)、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,与RSA关系密切的为前两种。
⑵ATA与RSA:ATA可能是自身免疫激活的标志,与流产相关。SLE女性的ATA阳性率高达45%。Bussem和Steck报道,RSA妇女中ATA阳性率为36%,远高于对照组的9%。ATA阳性的妇女较易发生自然流产,ATA的存在标志着流产危险的增加。
ATA阳性的孕妇自然流产率为10.4%,而在使用生殖辅助技术成功受孕的妇女中,ATA阳性的妇女流产发生率高达32%,ATA阴性的仅为16%,故认为,ATA可能是预测流产的敏感指标。Pratt等的研究显示,RSA伴ATA阳性的病例ACA阳性率并不增加,认为ATA可作为预测RSA的一个独立的指标。
⑶ATA与甲状腺功能: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ATA升高可引起甲状腺组织形态和功能损害,其中4%~5%患者血清中存在ATA但甲状腺功能正常;50%患者血清中存在ATA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;另外45%患者血清中存在ATA,虽为甲低但无明显临床症状。
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极少数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。英联邦国家对2万名生育期妇女的流调结果显示,ATA可疑阳性者在3年内28%出现甲低症状,12年内58%出现甲低症状。TPOAb阳性的妇女,产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0%,永久性甲低发生率为25%~30%。妊娠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者,7年后进展为甲低的概率为50%。
⑷ATA造成流产的机制:ATA导致流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。ATA阳性反映体内有可能存在导致妊娠失败的异常免疫反应,是自身免疫亢进的继发标志。检测ATA可作为T细胞功能异常的外周血标志物。
2.抗平滑肌抗体
在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9%,而在正常妊娠女性为17%。该抗体与RSA的研究较少。少数报道显示自然流产患者中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有所增加。持续的病毒感染是产生该抗体的原因。
3.抗子宫内膜抗体、抗卵巢抗体、抗精子抗体、抗透明带抗体等详见各有关章节。
相关续读: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(责任编辑:晓靓)
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,养生是指保养、调养、颐养生命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
995健康网-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.995jk.com 站长邮箱:271533443@qq.com
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
ICP备案编号:豫ICP备19001066号